(相关资料图)
04:16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6日讯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青岛西海岸新区加速集聚科研院所和高校资源落户,打造科研创新平台,为关键技术研发提供有力支撑。
最近,科学试验船“海豚1”号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投入运行,它集成国内顶尖的智能船舶技术,装备了我国首套船舶数字孪生系统,为实体船在虚拟空间孕育了一个“孪生兄弟”——数字船。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张智说:“通过我的模型,通过我的实时计算和预测,在我电脑数字空间里全方位地复现。以人为例,到时候我每一个血管、每一个细胞,等我都复现了之后,那我就有非常强大的用途了。”
哈尔滨工程大学与青岛西海岸新区合作共建青岛船舶科技园,孵化200多家高科技企业。着眼于智能船发展,哈尔滨工程大学联合国内多家科研院所,自主研发了船舶航行态势智能感知系统和数字孪生技术体系,既能实现远程操控驾驶和无人自主驾驶,还能实时对发动机、推进系统、导航系统进行健康体检,更让人想不到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船的智慧还能成长。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朱齐丹说:“现在这个船已经搭建了这么个基本架构,相当于一个婴儿期,因为数字体(船)的成长,必须你这个实体船得有大量的经历,就跟婴儿成长一样。实体船有大量的经历了,虚体(数字船)就利用这些历史的数据去挖掘、训练。”
成长的过程,需要积累海量的数据,不是一艘小小的试验船可以容纳。为此,哈尔滨工程大学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和哈尔滨两地建设了远程操控数据中心。
未来,“海豚1”将配备无人机和水下潜航器,打造成一座海上的流动实验室。围绕海洋高端科技发展,西海岸新区吸引一大批国字号重大产学研合作平台落户。就在不久前,青岛中科国晟燃气轮机产业园正式建成启用,年产20台30兆瓦轻型燃气轮机,将应用于分布式能源发电、天然气管道增压等领域。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说:“应该说燃气轮机是一个国家的‘国之重器’,我们国家过去由于(航空)发动机的原因,燃气轮机也比较落后,所以我们国家的西气东输、低热质能源燃料的发电,都是采用国外的技术,这也是个‘卡脖子’的问题。”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与青岛西海岸新区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成立山东燃气轮机产业技术研究院、青岛燃气轮机协同创新中心,全国60多家配套企业参与燃气轮机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青岛中科国晟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肖波说:“我们以航空发动机为基础来研发燃气轮机,重量和体积要轻巧得多,它跟航空发动机的产业密切相关。所以在那个时间我们协同创新发挥很大作用,就是我们真正把制造的人和设计的人,我们是放在一个平台上工作。”
经过6年多的研发和试验,成功突破30兆瓦燃气轮机关键技术,构建起完整的产业链体系。
今年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仲华”热物理试验装置开工建设,为轻型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升级迭代提供试验平台支撑。同时,西海岸新区集聚中国海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20所高校资源,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魏志强说:“发挥我们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科技成果的转化、关键技术的研发、重点人才的培养,这‘三位一体’服务于高质量发展,既是对青岛、对山东,更是对国家的一个很重要的贡献。”
闪电新闻记者 宋京伟 张希磊 张鑫 青岛台 崔颖 孙啟 报道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