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怎么一觉醒来,又双叒叕要“工业革命”了?
这么讲吧,这两天我的好几个群里,大伙们连沙雕图、涩图啥的都不发了。
(资料图片)
一个个群友都化身成了物理学家,对着“室温常压超导”指点江山。
一会儿是人类的历史将被改写,一会儿又是“散了吧,又是个造假的罢了”,各路的消息来回翻转。
只能说看得人心直痒痒。
当然以我个人的物理水平,想把件事儿讲个明白,铁定是有些菜的
好在我们联系上了某超导实验室的成员,还有一些学术大佬,在他们的帮助下,算是稍微吃上了个明白的瓜。
一切的开始,其实是 7 月 22 韩国研究团队在 arXiv 上发布了一篇论文,他们宣布合成了全球首个室温常压超导体 LK-99 。
这篇论文一出,瞬间炸裂了全球的超导研究团队,原本正准备好好休息的各大研究人员全都给炸起来读论文了,生怕错过这一可能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一大发现。
全球各地的实验室,也开始加班加点地按照论文中的数据和方式尝试复现此次实验。
甚至还有人,直接在 Twitch 上直播复现实验,截至目前,该直播间已经关闭,似乎并没有复现成功。
咱们国内当然也有不少团队在尝试复现, 7 月 31 日,北航的研究团队在按照论文中方法制备材料后,宣布并未复现韩国团队的实验结果。
就在同一天,美国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也发表论文,宣称在经过大量计算后,此次的韩国团队所发现的新材料,存在理论上的可能性。
这下就好玩了,实验复现失败,但是经计算有理论可能性。
那这超导到底是真是假,理论计算结果是否准确,也只有继续去做实验来论证了。
而把这次超导风波又掀起一个高潮的,还得是在 8 月 1 日由 B 站 UP 主“关山口男子技师”发布的 LK-99 验证视频。
在这次的验证视频中,来自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的博士后武浩、博士生杨丽,在常海欣教授的指导下,成功首次验证合成了可以磁悬浮的 LK-99 晶体。
据 UP 所说,他们这次所合成的悬浮晶体,悬浮角度比韩国团队所演示的角度更大,初步验证了迈斯纳效应,不过由于此次合成晶体分量过少,得再烧几炉样品出来才能测试电阻。
截至目前,短短一天时间,这个视频已经收获了超 700万的播放,目前都还有 9000+同时观看,网友们更是在评论区发出了超 5 万条评论。
其实啊,我也挺理解这些网友们如此激动的原因,因为假如常温常压超导真的实现了,有网友说了,就别说学术界那什么诺贝尔奖这种必拿的奖吧。
让诺贝尔亲自出来给你颁奖都不为过。
因为这个常温常压超导放在工业界,那可就堪比神仙材料了。
首先就是输电没电阻了,也就不再发热了,这样远距离传输也就不需要高压电了,其次核聚变的磁约束关键问题也解决了。
发展核聚变也指日可待了,传说中的高速超导计算机也有搞头了。
可以说,超导一出,人类未来要考虑的,就应该是要不要去考个宇宙飞船驾驶证了。
不过嘛,现在互联网上讨论的这么热火朝天,在搞复现的实验室团队也很多,但是还是有很多专业人士对此次的超导材料持保留态度,甚至态度颇为冷漠。
为此,我也问了问国内某超导实验室的朋友,他们便聊了聊对这次室温超导的看法。
他们告诉我,要判断一种材料是否具有超导性,一般至少需要两个标准。
一个是迈斯纳效应,也就是完全抗磁性,另一个是零电阻效应(当然,如果能在比热的测量中看到超导的二级相变就更完美了 )。
前者说的是材料处于超导态时,内部的磁感应强度为0,放在磁铁上时就会飘起来。
后者应该也不用过多解释了,就是在低于临界温度时,电阻为0。
现在已经有的复现实验中,就只有华科在 B 站的那个视频复现出了一定的抗磁性。
但这离实锤是超导体,还差个十万八千里,因为超导体的必要条件是完全抗磁性!抗磁性和完全抗磁性并不是一个概念。
仅靠视频我们能得出的结论只有一个,这个材料具有室温抗磁性。
所以,那些说下一步就差测“ 0电阻”的网友们可以散了,至少也得不断调配材料配比,改进烧结条件,制备出更纯的、质地均匀的材料,等检测出它有完全抗磁性之后,才能说万事俱备,只剩测电阻。
而目前一时半会儿还做不出更纯的、更均匀的样品。
然后就是超导领域的“计算”问题了。
目前中科院和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都发了论文,说计算了 LK99 的结构,结果似乎都能成为这个材料具备超导性的佐证。
反正这论文一出,各路网友和媒体一转发,不少吃瓜群众都觉得室温超导稳了。
但用计算机对材料进行计算来验证超导性,真的靠谱吗?
在和专业人士交谈的过程中,他们表示,超导在最基础的机制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业内对它的认知还并不完善。
学界比较认可的就是 1972 年获得诺奖的 BCS 理论,说简单就是材料内部的电子会和声子(也就是晶格的振动 )耦合形成库珀对,进而实现超导。
然而尽管使用电声耦合可以解释很大一部分超导现象,成了业内的主流观点,但它依旧存在缺陷。
比如 20 世纪 70 年代末发现的重费米子超导体,1987 年获得诺奖的铜基超导体系以及之后的 21 世纪初发现的铁基超导体系等众多超导体系都无法使用电声耦合理论解释。
这块虽说已经过去几十年了,一代又一代大师投入其中发展了诸如自旋涨落等非常规超导配对理论,但依旧无法完善地解释所有实验现象,大家也还是吵成一锅粥,没达成一个共识。
除了对超导机制认识不足之外,对于这次的 LK99 材料,它的晶体结构是什么,铜原子掺杂位置在哪里也都缺乏很细致的研究。
在这样数据缺失、不准确的状况下,用专业人士的原话说就是:“遑论‘从理论上证明室温超导’。”
在之后和某物理学副教授交谈中,也是更加佐证了“理论计算”的并不是总那么有用:对于这种复杂电子体系,理论计算不一定有用,甚至同一个计算结果完全可以解释出正反两套机制。
最后再回到一些业内人士对这次室温超导的评价上来,其实这也不能怪行业人士太冷漠,关键是一直以来,室温超导这块就是造假的重灾区。
比如在室温超导复现失败的相关消息出来之后,某学术大佬就发朋友圈吐槽:
就像和火箭科学家说,你那火箭不行,燃料不好,我认为得烧柴,最好是煤,煤还得选精煤,水洗煤不好。如果那科学家,要是拿正眼看我一眼,那他就输了 !
甚至有些业内人士翻出旧账来反驳最近涌现的复现视频,总不能说 2000年搞笑诺贝尔奖的悬浮青蛙也是常温超导体吧。
还有人翻出了当年一堆无法复现的超导材料,被戏称为 USO ( Unidentified Superconducting Object 不明超导体),这类超导体形态各异,有金属的液体溶液,有高压淬火的 CuCl ( 氯化铜)和 CdS ( 硫化镉)等等。
某位教授向差评说,大家之所以有“一眼假”的态度,其实更多是一种思维惯性。
毕竟超导是所有材料物理中最喜欢被造假的,因为拿过的诺贝尔奖最多,利益最大,所以每年预印平台 arXiv 上都会有不少类似的文章。
并且韩国团队这次论文也是很离谱,第一篇论文中错别字太多、语法错误、作图不规范,实在很难让人相信他们是一群专业人士。
并且在韩国室温超导事件的整个过程中,还有一个细节值得玩味——
研究团队应该知道室温超导如果成功一定会是个石破天惊的大突破吧,但他们投的是什么期刊呢:APL Materials ,都没冲一把物理界的顶刊 PRL 。
其中具体缘由,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最后回到那篇韩国论文,虽然实验结果依旧不明朗,最最关键的0电阻也还没有被论证。
但是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合成的 LK-99 晶体有一定的抗磁性这事,确定是真的。
这么来说,最坏的情况,也是保底能有一个新的抗磁材料。
那么问题就来了,有了这个新的抗磁性材料,能有什么用呢?
华南理工大学的洗芝溪教授和我们提到:
从各个论文以及实验小组得出的数据来看,即使 LK-99 只是抗磁材料,那它也是少数具有强抗磁性的绝缘材料,而且相较于它比较简易的制造方法,这就有点像使用土方制钻石的感觉了。
而抗磁性材料由于其绝缘或者半导体的特性,所以在目前的微电子行业应用也是很多的。
比如说硬盘就能通过抗磁材料得到存储容量的提升,还有磁悬浮列车,成本也能因为新的抗磁材料降低大量的成本。
至于抗磁性材料,能挖掘出多少应用潜力,没有实际到应用,这都是无法预计的。
所以,最终这次的 LK-99 的出现,它到底是真的如同《三体》里面那因为移动了一根头发丝而搞出的曲率驱动引擎,还是一场美丽的误会,估计也只能期待现在正在埋头做实验的科研大佬们的结果了。
好了,到现在为止,根据与这些大佬的交流结果,你要问我们,超导时代到底来没来,我们的回答是,如来。
到底是来还是没来呢?
如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