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正文

塑料垃圾成灾 耐寒微生物解围

编译 董小源

科学家在北极和高山地带找到了一些“身怀绝技”的微生物,它们能在低温下分解和“消化”塑料。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解决日益严重的塑料污染问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人类每年会产生约4亿吨塑料垃圾,这个数字在未来几十年内还将持续增长。废塑料不易降解、泛滥成灾,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威胁人类健康。

人们随意倾倒废塑料,这种东西需要几个世纪才能降解。其中,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被称为微塑料,是国际上普遍关注的新型污染物。不知不觉间,地球上几乎所有角落都出现了微塑料的身影,深海海沟、南极的雪、空气,甚至我们的血液中都有它。

北美青年文化平台“VICE”网站日前刊发文章称,科学家们一直想用微生物对抗塑料污染,但大多数能分解塑料的微生物对环境要求苛刻,通常需要到30摄氏度以上才会活跃起来。如果采用人工加热,不仅抬高了技术门槛,增加了成本,而且会产生更多碳排放。

瑞士科学家约尔·鲁蒂和同事们致力于研究塑料污染对寒带气候下微生物的影响,发现一些物种似乎把塑料作为能量来源。他们发表在《微生物学前沿》杂志上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来自高海拔地区和极地的微生物是塑料降解酶的有效生产者,可能对我们构建环境友好型的塑料循环经济体系提供助力。”

鲁蒂表示:“栖息在高海拔地区和北极土壤中的微生物具有惊人的多样性。”其中许多种类至今不为人类熟知,它们的生活方式和特殊能力仍是谜团。“开发这些微生物的代谢潜力,是我们这个研究小组坚持工作的重要动机。”

鲁蒂补充说:“适应低温环境的微生物可以使塑料回收更可持续且成本更低,这些生物产生的降解酶在较低的温度下无需加热即可起效,从而节省了能源。”

在这颗星球上,微生物无处不在,从超咸的湖泊到放射性尘埃区,再到人类的身体。这些原始的生命形态之所以能存活下来,离不开天生的本领——甲烷、核辐射、有毒废物乃至塑料中的聚合物,都能成为它们的“美食”。

鲁蒂的团队把注意力集中在生活在寒冷环境下的微生物。他们从格陵兰、斯瓦尔巴群岛和阿尔卑斯山等地放置几个月的塑料材料中收集到34个微生物菌株,包括19种细菌和15种真菌。研究人员将这些微生物加入4类塑料中并观察。除了难以降解的聚乙烯,大约一半微生物能够在15摄氏度时分解其他3种塑料。

这项研究为生物工程提供了初步的路线图。随着气候变化,人们今后或许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分解特定的塑料,有助于降低塑料回收工作的成本并约束碳排放。

下一步,鲁蒂和同事打算继续对这类微生物展开研究。“我们会确定微生物产生的塑料降解酶,大量培养。”鲁蒂说,“从中可以得到更多重要信息,如温度的选择和酶的稳定性,并验证我们培养的酶是否可以大规模应用。”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