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正文

国瑞科技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天天要闻


(资料图片)

国瑞科技(300600)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作为船舶电气与自动化系统专业供应商,是专门从事船舶及海洋工程电气、自动化系统及其系统集成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综合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要产品包括:船舶配电系统及船舶机舱自动化系统等。船舶电气与自动化行业的上游行业包括电子元器件、电机、继电器、断路器及船用配电装置中的零部件和关键部件加工业;下游行业主要为造船业、航运业、海洋石油勘探业、拥有监管船舶的政府部门及海军等。

本公司下游主要为船舶制造业,因此直接受该行业周期性变化影响。其中,民用船舶制造业中商用运输船直接受主要受世界贸易发展形势、航运市场周期性波动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等因素影响,下游配套行业亦随之呈现明显的周期性特征。而民用船舶制造业中的公务船、海工船则主要受国家海洋战略影响,与国民经济周期性变化相关度不大。军用舰船则与国家国防政策和预算以及国际海洋关系紧密相关,与国民经济周期性变化的相关度较小。

1、行业发展状况

当前我国民船产业正加速向高技术领域迈进。近年来,我国船舶领域多年的技术积累沉淀逐步应用到船舶的建造中,我国船舶行业在智能化、绿色化、高精尖化上有了多项突破,在技术上完成了诸如混合动力、综合动力系统等的实船应用、在项目上仅近期便有多项绿色、智能船舶设计方案完成各船级社的AIP(原则性认可)。2022年9月我国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5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在意见中对未来我国船舶绿色化、智能化的发展做出了规划,提出2025年和2030年两个时间点上我国船舶绿色智能技术水平、尤其是内河船舶绿色智能技术的发展目标。此外,2022年以来我国各部委陆续发布了多项事关船舶领域的相关政策,其中多数都包含了对船舶清洁能源、船舶智能化与高精尖船舶如LNG船和邮轮等相关技术发展的表述。

2、报告期内行业基本情况

2022年,我国船舶制造业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挑战。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统计,我国三大造船指标一升两降,全国造船完工量3786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6%。我国造船国际市场份额已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地位进一步稳固。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7.3%、55.2%和49.0%。

2022年,我国船企持续加大研发力度,在高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取得新的突破。报告期内实现了多种高端船型、绿色动力(601330)船舶的完工交付。全年新接订单中绿色动力船舶占比达到49.1%,创历史最高水平。国产配套产品的应用也正加速,国产船用主机、船用锅炉、船用起重机、船用燃气供应系统(FGSS)等配套设备装船率持续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明显提升。

但是,船舶配套供应链稳定仍面临挑战,船配企业配套设备生产周期、物流成本和运输周期都普遍增加。2022年,全球经济进入高通胀低增长时期,经济增速比上年放缓近一半,消费需求和海运贸易发展均受到冲击。自下半年开始,新船价格综合指数出现了“滞涨”,个别船型价格出现了小幅回落。宏观经济变化对船舶市场短期调整的风险正在逐步加大。

3、行业地位

目前,国内从事船舶电气、自动化系统等相关设备生产及系统设计的公司有上百家,但这些从业公司的技术水平普遍较低,规模普遍较小,行业集中度很低。公司是国内企业中少数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并获得大型船舶制造企业、知名船舶设计院,以及国家海洋局、中国海事局、中国渔政、航道局等政府部门及机构等下游客户普遍认可的船舶电气与自动化系统专业供应商。公司拥有多项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其中公司研发、生产出“船舶中压配电板”,成为国内最早研制成功该种产品的企业之一。公司研发的舰船用断路器产品,可实现对国外同类产品高水平替代。公司的整体实力在船舶电气、自动化系统等相关船舶配套设备生产领域中,尤其是在国防军用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此外,公司产品在军民两类市场均具有较强竞争力,军用及民用产品规模均较大,具有军民产业技术融合、优势互补的特点。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公司致力于创建受社会尊敬、让员工自豪、中国最具竞争力的船舶及海洋工程电气、自动化系统及相关技术服务专业供应商,作为船舶电气与自动化系统专业供应商,是专门从事船舶及海洋工程电气、自动化系统及其系统集成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综合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船舶配电系统及船舶机舱自动化系统等。

(1)船舶配电系统

船舶配电系统主要由电源、配电装置、电网与负载四个部分组成。

其中,电源是将机械能、化学能等能源转变成电能的装置,船上常用的电源装置是柴油发电机组、蓄电池、稳压电源、中频电源、逆变器等。配电装置是对电源和负荷进行分配、监视、测量、保护、转换、控制的装置。配电装置主要可分为主配电板、应急配电板、分配电板(动力、照明)、充放电板等。电网是全船电缆电线的总称。船舶负载大体可分成舱室机械、甲板机械、船舶照明、通导设备及其他用电设施。公司的产品主要包括中压配电板、主配电板、应急配电板、岸电箱、分配电箱、组合启动屏、磁力起动器、电工试验板、航空直流电源、逆变电源、变频器、不间断电源、充放电装置及可控直流电源模块等。

(2)船舶机舱自动化系统

船舶机舱自动化系统设置的目的在于避免船员判断和操作失误,减轻船员体力消耗,提高船员反应速度。机舱自动化系统的配置在船东订货技术规格书中有不同约定,必须满足有关船级社的规范要求,其主要系统配置要求如下:

(1)主推进装置自动化系统;

(2)主柴油发电机及电站自动化系统;

(3)应急柴油发电机自动化系统;

(4)艏侧向推进装置遥控系统;

(5)舰船自动减摇鳍/减摇水舱系统;

(6)探火、易燃易爆气体探测、浸水报警、消防灭火等损害管制系统;

(7)甲板机械自动化系统;

(8)冷藏、空调、通风、辅锅炉或废气热油锅炉自动化系统;

(9)焚烧炉、舱底水、生活污水、油净化器等环保设备自动化系统;

(10)二氧化碳、氮气等惰性保护气体发生器系统;

(11)离子膜海水制淡系统;

(12)液货/干货(横向、纵向、垂直)补给系统;

(13)直升飞机支援系统;

(14)燃油/滑油输送阀控系统;

(15)疏水/压载阀控系统;

(16)液货阀控系统;

(17)全船监测报警、打印系统;

(18)冷藏集装箱控制监测系统;

(19)其它辅助系统,如传令、呼叫、时钟、监护等系统。

公司产品主要涉及机舱监测报警系统、电机集中监控装置、船舶远程状态监测管理系统、臭氧消毒保鲜装置、驾驶室控制台、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机舱组合报警系统、舱室浸水报警装置、通用报警系统、冷库呼叫系统、病员呼叫系统、轮机员语音呼叫系统等。

2.公司主要经营模式:

1、销售模式

(1)业务模式

公司为船东、造船厂、船舶设计院供应船舶配电系统及船舶机舱自动化系统。公司销售模式为直销,不设经销商。公司营销人员和技术人员负责与客户洽谈合作意向,再与客户签订技术协议后参与竞标。公司中标后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以销定产。

(2)收入确认方法和时点

产品经公司质量管理部门检验、试验,并经过第三方船级社或海军代表对产品进行出厂前的检验并出具相应检验合格证书之后,运至客户处,客户开箱查验货物的数量、外观、规格后,在发运单上签收,公司即完成产品销售,可确认销售收入。

2、采购模式

公司制定了《合格供方应具备的质保能力基本条件及评定办法》及《物资采购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对采购过程实施有效管理,因特殊原因选择名录以外的供应商,应办理审批手续后方可临时采购。公司产品为非标类产品,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原材料及零部件等物资的采购也基本采用“以产定购”的采购模式,而部分通用型的原材料或零部件,如铜板、铜排、电线电缆、小型继电器、接线端子、填料横及门锁铰链等,会采取一定的库存采购。用于生产军品的相关原材料,供应商需提供相关原材料的军检证,以确保原材料满足质量要求及其他相关规定或要求。从原材料采购的环节来看,目前公司原材料在国内向生产厂商或代理商直接采购。

3、生产模式

(1)自制加工生产

公司在生产上采用“以销定产”的方式,根据客户订单需求生产制造各类产品。营销中心每月向项目管理部提交合同任务信息,由项目管理部根据技术、生产、供应、营销的协调及交货期情况确定节点日期并制订项目计划,并向各相关部门下达《生产计划表》,公司相关部门根据《生产计划表》安排各自的工作计划。

(2)外协加工

在生产过程中,公司主要产品上铭牌的电镀工序、箱体喷塑工序、机械加工及彩灯内置线路板的焊接工序等,需由外协厂商协助完成。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技术及研发设计优势

1、研发和技术优势

技术研发能力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保证,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船舶及海洋工程电气、自动化设备及其系统集成等技术的研发,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工艺,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研发经验,形成了一支能够快速响应客户各类需求、创新能力强的设计团队,并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2、完善的技术解决方案及设计能力公司所提供的船用电气设备为非标准设备,能根据客户不同船型和各自不同的使用要求予以定制,与目前行业中被动接受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简单设备制造类型的企业相比,公司在前端客户需求分析与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方面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通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售前服务流程,包括客户需求信息收集、技术咨询和确定产品实施路径及设计方案。通过对客户需求的搜集、分析与整理,以及与客户(包括船厂、船东、设计院)的不断沟通,公司的产品更能贴近客户的需要,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了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二)下游客户优势

公司依靠丰富的行业经验、成熟的设计能力与工艺水平以及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在为客户提供质量过硬、性能优良的各类产品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客户解决技术方案及实施路径等工艺设计方面的疑难问题,提供优质的专业化综合服务,积累了大量的优质客户。已成为国家海洋局、中国海事局、中国渔政、航道局等政府部门及机构的船舶电气与自动化系统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三)系统配套集成优势

公司专业从事船舶及海洋工程电气、自动化系统及其系统集成的研发、生产、销售和专业化综合服务,并向电气系统业务模块发展。公司产品种类丰富,主要包括:低压配电系列、中压配电系列、船舶自动化设备及控制装置系列、船用电源系列、船舶自动化管理系统。丰富的产品构成能够极大地促进公司产品系统集成发展模式的形成,目前公司在系统配套集成方面已具备船舶配电系统集成、船舶机舱自动化系统集成等能力。

(四)产品质量控制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贯彻以质量为生命的经营管理原则,以全面质量管理为理念,以质量零缺陷为目标,以管理精细化为原则,建立了完备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体系,获得了全球一流的电气供货商西门子的认可。公司于1998年通过中国船级社ISO9002质量体系的第三方认证,于2003年通过中国新时代公司GJB9001质量体系的第三方认证,拥有涵盖军品及民品两大领域的质量管理认证证书。此外,公司产品还通过了“CCS(中国船级社)”、“LR(英国劳氏船级社)”、“DNV GL(挪威德国船级社)”、“ABS(美国船级社)”、“BV(法国船级社)”、“NK(日本海事协会)”等中外船级社的检验。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2年,公司管理层在董事会的领导下,沉着应对、砥砺前行,狠抓生产经营管理,保持住公司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努力为客户、股东、员工、社会创造价值。

2022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274,372,119.02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66%,实现净利润-1,727,759.59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9.3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65,268.76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9.83%。2022年度扣除非经常损益后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为-7,987,936.46元。上年度公司因专网通信机业务计提信用资产减值损失-148,013,775.40元,计提资产减值损失-98,446,299.51元,本年度无大额计提减值损失,亏损额大幅收窄。

1.持续深耕主业,稳住发展基本盘

公司管理层立足发展实际,保持定力,稳中求进。2022年,公司直接或间接承担了大量舰船、航空航天、水下装备相关项目。报告期内公司开展了全国产化标准化硬件项目——包括全国产化加固CPCI计算机、全国产化现场总线计算机、标准化台体、标准化箱体,并已完成研发、生产及第三方试验;开展了水下机器人的批量化生产制造及海洋科学调查服务;开展了TZT全碳纤维驾控台——首套舰船采用全碳纤维设计轻量化、一体化驾控台的研制;开展舰员管理设备研发,创造性的将人员定位卡、身份卡、门禁卡于一体,极大的提高了日常使用便捷性和管理有效性;开展通用数据采集单元研制,完成了高速采样板卡的全国产化研发及国产化操作系统适配工作;成功进入某高校的合格供方,并签署自动放电控制箱设备、自动充放电控制箱设备及3000吨海警船自动放电控制箱设备合同;成功进入某院校的合格供方,并签署了逆变电源设备合同;参与了海警拖船的择优及海警船的厂商遴选,实现公司海警船业务突破,多套设备已进入厂商表并签署了技术协议书。

2.新业务初见成效

公司为新能源船研制的集装箱式储能系统已于报告期内完成交付并装船调试,已拿到电池模组、电池包、BMS的CCS型式认可证书,集装箱式储能系统的CCS产品认可证书,交付了4个集装箱式储能系统用于2艘新能源船舶;同时配套集装箱式储能系统的远程监控系统及配套新能源船舶的船岸系统。初步实现了集装箱式储能系统在船舶上的商业化应用,对公司在新能源船舶领域,及成功进入内河市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公司研制的水下吸力锚多锚组远程遥控装置成功于海上风电场施工,经验证,施工效率远远高于国内外其他厂家。公司产品的独特之处在于能够承受打桩锤的冲击振动,在打桩过程中不需要拆除水下泵撬块,也不需要潜水员的辅助,提高了安装效率,降低了安装成本,减小了人员风险,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报告期内两套产品已完成交付,并满足研制要求,已交付的产品已完成了十多个海上风电的基座安装,效率远高于现有产品。

公司研制的6.6kV船用中压软启动器将用于液化天然气终端项目FSRU(LNG浮式储存再气化装置)项目上,该项目是塞浦路斯最大的能源项目,是CPP(中国石油管道局)首次在欧洲地区负责大型LNG终端项目的EPC建设与运营。该产品满足国际最高标准IEC 62271-200的要求并取得全球最权威海事认证机构英国劳氏船级社的认证。

公司的薄膜电容器产品具有抗冲击能力强、低损耗和长寿命等特点,综合性能指标超过了国内外同类产品,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本年度公司依靠薄膜电容产品已进入中车线上供货系统,可以实现中车集中采购。

公司为某高校配套生产的水下机器人用于海洋科学调查,为此公司成功打造了一条高质量的生产线用于批量化制造和维护保养服务,公司配套生产的水下机器人成功通过了各项试验,满足了各项验证指标,并数次成功参与的海洋科学调查工作。

3.集中攻关一批科研项目

2022年公司继续保持技术创新活力和产品设计开发能力,技术创新再上新台阶。公司新增发明专利2项,新增软件著作权20余项,新申请发明专利2项,持续加强在具有前瞻性、“卡脖子”技术自主化方面的研发攻关。

公司完成了柔性电网变流器支撑电容器及轨道交通电力电子电容器的项目研发。该项目主要目的是实现取代世界一流直流支撑电容器产品并实现国产化,并建设高性薄膜电容器生产、测试和评价体系,以满足“和谐号”、“复兴号”的五款电容器取代进口产品的要求。项目完成后可为公司开拓薄膜电容器市场,为批量生产高品质电容器打下基础。

公司完成了桶型基础智能压(拔)桩机项目研发,打破了国内海王星的垄断,提高了当前市场产品的性能,通过只租不卖的方式获取最大的市场利益。

公司还根据多个型号样机项目,开展基于国产化操作系统、跨平台损管指挥系统软件开发。该指挥系统软件在常规监控系统基础上,拓展指挥指令下达上传、标绘同步、动态自救卡、危险蔓延趋势预报、辅助决策等功能。目前已完成基于飞腾CPU、麒麟系统的适配工作。

4.安全生产管控良好

公司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公司的发展规划中,贯穿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公司安环办每日车间检查,每月核查;公司安委会定期专项检查,不定期全面复查。2022年共排查和整治安全隐患点118处,未发生任何安全环保事故及人身伤亡事件。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2023年度经营计划

1.新业务领域打好基础、实现效益

为完成国瑞科技高质量转型升级、实现高效发展,公司要以技术研发为核心,把握好新能源船舶、豪华邮轮、无人艇的前瞻性布局,积极拓展新能源项目等新业务领域。

2.进一步提升对外合作能级

依托控股股东平台提升对外合作能级,全面对接央企、省属国企资源,积极参与央地合作、军地合作;借力二轻集团与浙江大学设立的“高端制造”联合研发中心,深化与相关院所的合作,拓展外部合作新空间新模式。

3.加强研发投入,提升研发管理能力。借助智能制造与数字化网络技术,推动公司产品、技术与服务的创新与升级,打通市场、客户、研发、运维、服务的端到端产品开发流程;深化与一流院所的合作,注重国际研发能力,围绕自身优势领域深耕。

二、可能面对的风险

1、市场需求波动风险

公司主要业务为船舶及海洋工程电气、自动化系统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下游直接客户主要集中在船舶制造业。受国际及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全球远洋运输业的发展有所波动,进而为船舶制造业带来一定的波动周期,最终会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2、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公司应收账款规模主要受业务规模、产品和客户结构及行业结算周期较长等因素影响,公司存在应收账款无法收回或者虽然最终收回但由于回款期过久影响公司资金周转的风险。

3、存货周转率较低的风险

公司经营中部分存在先交付后签署合同的情形,该等情形使得公司存货中已交付受托加工产品余额较大,存货周转率较低,加大了公司的资金周转压力,公司资产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风险。同时,如未来市场发生重大变化或客户要求发生重大变化,亦存在已交付受托加工产品最终无法签署合同的风险。

4、技术替代风险

当前,随着国内外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的日趋提高,未来公司还需要持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如果新技术出现,或者更低成本的产品不断涌现,公司将面临一定的技术替代或者产品替代的风险,公司的生产经营将受到影响。尽管公司一贯重视并不断完善技术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但由于优秀的技术人才是市场激烈争夺的对象,公司面临一定的技术人员流失风险。

5、转型风险

公司从为传统船舶领域配套为主向高端船舶(豪华邮轮、新能源船舶及无人船)配套转型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标签:

推荐阅读